除了炫耀情懷、工藝、硬件配置,現在國產手機又多了一個選項——炫耀國際獎項。
有的廠商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,開始混淆視聽,以模糊名稱的方式來蹭一些國際大獎的知名度。但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,我們就來扒一扒最近手機圈刷屏的這些設計大獎到底含金量幾何?
首先先來了解一下目前的四大國際工業設計獎:德國IF設計大獎、紅點設計大獎、美國IDEA獎、日本G-Mark設計獎。
德國IF設計大獎(iF DesignAward):成立于1954年,該獎是由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工業設計機構--漢諾威工業設計論壇每年定期舉辦,被譽為國際工業設計的“金像獎”。
紅點設計大獎(Red dot award):該獎項同樣起源于德國,成立于1955年,目前是和IF設計大獎齊名的國際性設計獎項,是世界上知名設計競賽中最大最有影響的競賽之一。
美國IDEA獎(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):IDEA將設立于1979年,主要是頒發給已經發售的產品,是美國主持的唯一一項世界性工業設計大獎。
日本G-Mark設計獎(Good Design Award):由日本政府在1953年設立,是亞洲地區最具權威性及影響力的設計獎項,素有“東方設計奧斯卡獎”之稱。
同一個獎項也有高低之分
從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宣傳來看,似乎這些享譽國際的大獎有點泛濫了,出錢就能拿似得。
從一開始的OPPO Find 5、小米活塞耳機 2014年獲得了第61屆德國iF設計獎;一加手機獲得了2015德國IF產品設計獎;2015年小米盒子榮獲紅點獎、錘子手機也在第62屆iF國際設計獎中獲得 iF 國際設計獎金獎(當然,錘子這個還是很有分量的)。從這架勢來看,手機廠商大有將這些獎項打包回家的趨勢。
看似這么多花哨的國際設計大獎,其實真正有含金量的并不多。就拿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來說,其包括了紅點設計概念將、紅點設計傳達獎、紅點設計產品獎這三類獎項,而每個獎項又分為三個等級,比如紅點設計概念將就分為紅點獎(winner)、最佳獎(best of the best)、紅點之星獎(Luminary)。
而國內的手機廠商所宣傳的“紅點獎”其實就是紅點設計概念獎中最初級的winner,因為沒有哪一家廠商得了最佳獎(best of the best)之后會宣傳成紅點獎winner,一定是著重宣傳best of the best,而紅點之星更是每年只有一個,更是不會混淆。
至于德國IF設計獎近些年也開始向紅點獎的評選方式靠攏,其中最具含金量的IF國際設計金獎每年只有70個左右,而其他IF獎項將會頒給上千件作品。根據德國IF官方網站記載,2015年,有來自 53 個國家 2102 家參賽單位提交的 4783 件設計作品中參與評選,最終共有1629項作品獲獎。
可見同一個獎項,最終的含金量也是大有不同。
炒作式營銷透支品牌溢價
當然,這些國際大獎盡管是整個工業設計行業的最高獎項,但國產手機一窩蜂的跟進,導致一向對自家品牌不自信的消費者開始懷疑這些獎項的公正性了。
就像是老羅在2014年發布會上所說的“(紅點獎)是中國家電企業最喜歡花錢買的一個獎,這個獎在工業設計圈是一個笑柄?!毕嘈胚@也是缺乏辨別能力的消費者的心聲了吧。 手機行業從炒硬件參數、到機身材質、工業設計,到現在已經有些“黔驢技窮”的感覺,畢竟怎么說都是廠商的一面之詞,鑒于國產手機的調性很難會讓消費者信服,所以搬出所謂的“國際大獎”來為營銷作背書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不過問題是這些獎項似乎又呈現泛濫之勢,在消費者看來拿獎已經成了一件唾手可得的事,這不僅是對這些嚴肅的國際大獎是一種傷害,對于廠商而言也是一種不可持續性的,有些短視的過度營銷行為。
這些本來可以作為品牌溢價能力體現的國際獎項,最終因為過度炒作式營銷反倒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種兒戲、膚淺的印象,贏得了一時的關注,卻透支了未來的品牌價值上升潛力。 |